- 中文名 铁血昆仑关
- 别名 昆仑关大捷 / 血战南宁 / 出口 / Exit / 铁血
- 出品公司 广西电影制片厂
- 制片地区 内地
- 拍摄地点 中国广西
- 上映时间 1994
- 拍摄时间 1993
- 类型 战争
- 时长 02:13:00
-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 主演 刘颖涛, 郑玉, 王玉璋, 绳中, 褚家设, 周艺华
- 导演 杨光远
- 编剧 汪天云,李建琛
- 色彩 彩色宽银幕

《铁血昆仑关》(KunlunGate,铁血、铁血之昆仑关大捷、血战昆仑关,中国,1994-2005)中国正面战场抗战经典。中国导演杨光远代表作。根据中国作家小说《魂归昆仑关》改编。1939年中国国军发动冬季攻势后的“第四战区”,当时国军唯一的苏式装备机械化军——以杜聿明等黄埔系将领为首的第五军在桂南会战中为收复位于南宁东北向、昆仑山东侧的门户性隘口昆仑关而与日寇展开殊死争战的悲壮事迹:经过18天浴血拚杀,以阵亡一万多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近五千人、严重挫伤日军第5师团、基本歼灭第21旅团的战果。不尽人意的攻势,愧痛难言的胜利。极尽惨烈,可歌可泣。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演员阵容稍弱,道具相对粗陋,多兵种作战的场面未得到应有展现。高张、刘大为、谭峰、刘颖涛、郑玉、王玉璋、绳中等主演。【笑独行按:西班牙历史电影节历史见证奖。史载昆仑关战役为桂南会战第二阶段核心战役,发生于1939年12月18日至1940年1月11日,兵力投入为国军近15.5万人,日军约4.5万人。该影片本是作为《血战台儿庄》(TheBattleOfTaierzhuang,1986)的姐妹篇拍摄的,据说投资为3000万元,说来也不算少了。该影片曾因昆仑关战役战果存在争议而被冻长达11年,据说2005年解禁时片名还被省略为“铁血”,后经亲历昆仑关战役的原广西区主席韦纯束给总书记写信才得以复名“铁血昆仑关”。
因为政治与投资的问题,这部作品最终拍得很失败,原来设定的多兵种作战的场面未得到展现。90年代两岸交恶,不但严重影响了《铁血》的拍摄水准,同时也让它遭到禁播。尽管这部片子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在国外却引起了轰动,在西班牙的电影节上好评如潮,获得“历史见证奖”,而且破例连放两场。面对着外国人士的掌声,杨光远导演说自己当时“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涌上心头”。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及其军队在抗日的正面战场狠打了几仗。其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唯一胜仗就是“昆仑关战役”,此役如果再失败,日本军队将从中国的西南部迂回威胁当时的大后方重庆。所以此战只能胜不能败。但是,日本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在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指挥下,我们中国的军人个个都是敢死队队员,身上绑着手榴弹冲向敌人,敌人终于被战胜了,这战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和信心。此战后中日战争由中国的单纯防御到达了相持,日本人再没有进攻的力量了。电影《铁血昆仑关》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珍贵的历史片段。
出品人 | 郝文武、王其鹏 |
制作人 | 陈敦德 |
监制 | 郭太辉、杨力立、杨学全、刘让军、佘挹兰、吕 钜、邱玉伦、韦志德、韦荣敏 |
原著 | 陈敦德 |
导演 | 杨光远 |
副导演(助理) | 王耀晋、宋双月、余双荣 |
编剧 | 汪天云、李建琛 |
摄影 | 刘宝贵 |
配乐 | 中国交响乐团(演奏)、中国交响乐团合唱队(合唱)、胡炳旭(指挥)、赵季平(作曲) |
剪辑 | 黄迎夫、韦红日 |
道具 | 李之清、张建祥 |
美术设计 | 陈耀功、雷小兰 |
造型设计 | 颜碧君、杨硕玲、何 红、沈月英 |
服装设计 | 杨振海 |
灯光 | 肖锦华 |
录音 | 林临、马挺 |
场记 | 赵玉莹 |
布景师 | 莫乃邦、廖民熙 |
唐泽雪穗
推荐
2021-02-25 16:16
脸脸
推荐
2021-02-22 17:05
照年年
力荐
2021-02-22 16:54
烟波人长安
还行
2021-02-22 16:09
唐泽雪穗
还行
2021-02-19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