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南通的濠河两岸住着这样一群女子:水芹娘、江家嬢嬢、风尘女子惠姑娘、女学生张家大小姐、刘家少奶奶小玉、开水西施、杂货店老板娘、铜匠嫂嫂等。这些寻常女子,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生存环境,可是战争却将她们的命运缠绕在一起。平常时候,她们互助友爱;遇险时刻,她们团结在一起同仇敌忾。她们也有过嫌隙,但在国仇家恨面前,她们又不计恩怨,一起与日寇、汉奸巧妙周旋、斗智斗勇,最后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与新四军一起摧毁了日军所筑的竹篱笆封锁线 。
小桥、流水、人家,南通的濠河两岸住着这样一群女子:水芹娘、江家嬢嬢、风尘女子惠姑娘、女学生张家大小姐、刘家少奶奶小玉、开水西施、杂货店老板娘、铜匠嫂嫂等。这些寻常女子,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生存环境,可是战争却将她们的命运缠绕在一起。平常时候,她们互助友爱;遇险时刻,她们团结在一起同仇敌忾。她们也有过嫌隙,但在国仇家恨面前,她们又不计恩怨,一起与日寇、汉奸巧妙周旋、斗智斗勇,最后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与新四军一起摧毁了日军所筑的竹篱笆封锁线 。
该片的感情处理独到细致、叙事节奏张弛有度、人物描摹精准细腻,能够在细节上撼动人心。但也有很多瑕疵,激昂的配乐突兀地为煽情服务,让影片丧失了一些美感;支离破碎却没有一一“圆满”的线索让整个故事有如散沙般难以凝聚;何赛飞在个别时刻用力过猛,以至于有些镜头是为了悲壮而悲壮,这些都让影片的整体质素大打折扣。
该片继承了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成功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啻为中国女性抗战题材的典范之作。影片塑造了以水芹娘为典型代表的底层妇女的集体群像,而她们的行动,也正是千千万万不屈不挠英勇顽强抵抗外辱的普通民众的写照,影片所彰显出的现实主义力量、爱国主义精神由此一览无遗。该片极具民族化特色,通过对以水芹娘为代表的中国普通民众的具体而微的形象塑造,彰显了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质,真实再现了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历史。同时,该片还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
该片以真实故事为蓝本。1943年,日军用50多万根毛竹在南通构筑起200余里长的竹篱笆封锁线,然而新四军和当地居民的合作,一日之间让竹篱笆成了灰烬。该片历经剧本六易其稿,创作期达10年。为了拍摄该片,何赛飞扭伤了腰,脚也被机关枪砸伤过。该片的演员们基本是义务出演,没人提出要和剧组签合同,只有一位香港演员和剧组签了合同,但里面也明确注明:友情出演,不取片酬。王千源、张山、谢钢因为和《那些女人》剧组在同一个影视基地拍戏,分别在厕所被制片人和导演撞见,立即被抓了壮丁,到该片剧组客串了个角色。
出品人 | 张辉、曹寅、赵晓雯、赵彪、谢林彤、张皓、刘乾坤、安晓宇 |
制作人 | 逯华斌、郑祎(执行制片人)、顾红蔚(执行制片人) |
监制 | 陆红实(总监制)、金星华(总监制)、沈红星(总监制)、曹金海(总监制)、耿镭(总监制)、岳扬(联合监制)、王泉(联合监制)、杨晓群(联合监制)、吴为民(联合监制)、吴亚康(联合监制)、唐玉芳(联合监制) |
导演 | 吴贻弓(总导演)、江平、李作楠、胡方易(执行导演)、牛犇(执行导演)、傅绍杰(执行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阳真、朱旭 |
编剧 | 朱苹 |
摄影 | 龙申松、赵帆、刘驰(航拍)、周全(航拍) |
配乐 | 王希渺、张倩、李戈(音乐指导)、舒楠(音乐指导)、杨润青(编曲)、盛璐璐(编曲) |
剪辑 | 安晓宇 |
道具 | 曾家莉、王明星 |
艺术指导 | 尔冬升 |
美术设计 | 石文生 |
动作指导 | 曹子睿、张强 |
造型设计 | 郭军(造型总监)、尹世逢(化妆指导)、孙国民(化妆指导)、刘世逢(化妆)、洛涵(化妆)、赖玉球(梳妆)、薛瑾(梳妆) |
服装设计 | 邵宁 |
灯光 | 鲁海鹏 |
录音 | 孙宁 |
布景师 | 李文江 |
出品单位 |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南通广播电视台、中国广播艺术团、北京五谷圆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江苏大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元典星焜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大银幕(北京)电影发行控股有限公司 |
---|
sherry
力荐
2021-02-26 18:51
唐泽雪穗
推荐
2021-02-25 16:16
脸脸
推荐
2021-02-22 17:05
照年年
力荐
2021-02-22 16:54
烟波人长安
还行
2021-02-22 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