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将领杰克·瑞朋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他把他的轰炸机派去摧毁了苏联,因为他怀疑共产党正密谋侵害美国人民,美国总统接到了杰克的建议。与此同时,苏维埃的大使威胁总统,如果苏联遭到任何不明武器的攻击的话,苏联政府都将按下“世界末日装置”。这个装置的威力之大,足以毁灭地球上包括动植物在内的所有生命体。彼得·塞勒斯在电影中一人分饰三个有可能改变这一悲剧的角色:英国代表团领队里昂努·曼德拉,他是唯一能够接近疯狂将军的人;美国总统墨尔金·马夫雷,他对这一灾难所做的最有效的努力就只是安抚喝得醉醺醺的苏维埃总理;前纳粹天才核战争狂博士,他认为“因为现在看来因该非常明显的原因,一个这样的装置是不可能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的”。
- 中文名 奇爱博士
- 英文名 Dr.Strange-love,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Dr. Strangelove
- 别名 怪癖博士,核战争狂人博士,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密码114,斯特伦奇洛夫博士
- 出品公司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制片地区 英国
- 发行公司 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 上映时间 1964年1月29日
- 类型 喜剧
- 时长 01:33:00
- 对白语言 英语;俄语
- 主演 乔治·斯科特, 彼特·塞勒斯, 斯特林·海登
- 导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
- 编剧 彼得·乔治
- 色彩 黑白
这是比较早地表达对核战争导致人类毁灭的担心的电影,在似乎是玩世不恭的表面叙事下,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关心,蕴藏了深刻的忧患意识。
《奇爱博士》是库布里克对于人类未来进行哲学思考的三部影片中的第一部,也是他为全人类敲响的一记警钟。他以其惯用的高屋建瓴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拍摄技巧以及黑色幽默的讽刺手法,令这部影片成为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正像有些人所评价的那样,质疑《奇爱博士》是不是经典,就像质疑《蒙娜丽莎》是不是名画一样。
以全人类作为终极目标,将美国喜剧片带入了全新领域。
库布里克的喜剧片比核废料堆更致命,至少它用笑声杀死了我们……这是电影史上最好的反战声明之一,毫无疑问也是最滑稽的。
没有哪个共产主义国家能拍出比此片更有效、传播更广的反美电影。
据说在影片拍摄期间,乔治·C·斯科特曾因库布里克一再要求他进行过度表演而勃然大怒。时至今日,《奇爱博士》已经被人视为斯科特的代表作,虽然他曾发誓不再与库布里克合作,但他非常喜欢自己在该片中的表演。
彼得·塞勒斯出演该片的片酬为100万美元,而影片拍摄预算仅为180万。
在格陵兰岛上空取景时,摄制组意外拍到了一个美国军事基地,因为被怀疑是苏联间谍,他们乘坐的飞机被迫降落。
为拍摄该片,库布里克阅读了将近50本有关核战争的书籍。
该片是演员詹姆斯·厄尔·琼斯的电影处女作。
库布里克最初是从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的书评注意到原著小说的。后者在2005年“以其博弈理论增加了我们对于冲突与合作的理解”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美国国际安全及军情分析大腕约翰·派克曾说,“关于核战略的所有东西,都可以从《奇爱博士》学到。”该片也成为大学国际政治与核战略研究的教科书内容。
片中所有人名都带有直白露骨的性意味:空军基地司令叫做“撕破衣服者”;总司令名字Buck是“雄性动物”,姓Turdginson意味“肿胀,勃起”;美国总统的姓,在粗俗语言中指妓女、阴部、或娘娘腔的男人;苏联大使名字直接跟“萨德”或者“性虐狂”挂钩;苏联总理名字是阳性形式的生殖女神名,而他的姓Kissov意为吻别、“你死去吧”;英国军官的名字则不但是一种春药、怀胎药之类的植物,也被某些同性恋组织拿来做标志。
在影片拍摄期间,库布里克得知与该片主题相似的《核子战争》也正在筹备当中,尽管《核子战争》是一部超现实惊悚片,但库布里克担心相似的整体情节会毁掉《奇爱博士》的票房潜力。为阻止拍摄《核子战争》,库布里克和哥伦比亚影业将其制片方告上法庭,理由是该片的同名原著剽窃了《红色警戒》,而库布里克享有着后者的改编拍摄权,除此之外,两部影片中的部分角色也非常相似。最终,库布里克如愿以偿,《核子战争》在8个月之后才得以开拍,而且票房也因《奇爱博士》抢占先机而差强人意。
《奇爱博士》起初源于库布里克的模糊想法,他希望基于当时普遍存在的冷战恐慌拍摄一部关于核事故的电影。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库布里克意识到存在于核大国之间的“恐惧天平”非常微妙而脆弱。在库布里克的要求下,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创办人阿拉斯泰尔·布昌(Alistair Buchan)推荐了彼得·乔治所著的惊悚小说《红色警戒》(Red Alert),深受小说吸引的库布里克立即买下了改编拍摄权,并开始与乔治联手改编剧本。在改编过程中,两人得到了多位专家的指点,库布里克本想将小说故事拍成一部严肃的剧情片,可当着手剧本初稿时,库布里克想起了“共同毁灭原则”,这是一种旨在同归于尽的核战策略,一部黑色喜剧由此应运而生。
因为彼得·塞勒斯正在处理离婚纠纷而无法离开英国,所以库布里克选择在伦敦的谢伯顿制片厂拍摄该片。剧组在该制片厂的三个主要摄影棚中分别搭建了五角大楼的作战室、B-52轰炸机和里珀的办公室及走廊,制片厂的大楼也被用于拍摄空军基地的外景,而担纲该片艺术指导的正是刚刚完成《诺博士》的肯·亚当。在设计作战室时,库布里克起初非常看好双层布景设计方案,但后来又一改初衷,亚当随即完成了最终出现在影片中的表现派布景,整个混凝土房间长130英尺、宽100英尺、高35英尺,俨然是一个三角形的防空洞。除了布满墙面的巨型战略地图外,房间中央还摆放了一张酷似牌桌的大圆桌,尽管该片是黑白片,但库布里克仍坚持在桌面铺上绿色台面呢,从而让演员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他们正在参与一场玩弄世界命运的危险游戏。
由于没能得到五角大楼的协助,而B-52轰炸机在当时又是不允许参观的尖端武器,所以布景师只能参照B-29轰炸机的机舱结构和B-52的驾驶舱照片来打造片中的机舱内景,当布景完成后,应邀前来的空军官员对机舱的精确程度赞不绝口,据说甚至连黑匣子都分毫不差。库布里克对此深感不安,他怀疑肯·亚当的研究工作是否合法,唯恐嗅觉灵敏的FBI会调查此事。
制作人 | 斯坦利·库布里克、Victor Lyndon、Leon Minoff |
原著 | 彼得·乔治 |
导演 | 斯坦利·库布里克 |
副导演(助理) | Eric Rattray |
编剧 | 斯坦利·库布里克、特里·索泽恩、彼得·乔治 |
摄影 | 吉尔伯特·泰勒 |
剪辑 | 安东尼·哈维 |
艺术指导 | 肯·亚当 |
美术设计 | Peter Murton |
1.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美国) | 2. Hawk Films Ltd. (英国) |
上映国家/地区 | 时间 | 国家 | 地区 |
---|---|---|---|
英国,美国 | 1964年1月29日 | 日本 | 1964年10月6日 |
丹麦 | 1964年4月2日 | 比利时 | 1965年2月12日 |
法国,西德 | 1964年4月10日 | 香港 | 1965年5月6日 |
瑞典 | 1964年4月13日 | 墨西哥 | 1965年8月5日 |
意大利 | 1964年5月14日 | 西班牙 | 1966年1月10日 |
芬兰,希腊 | 1964年5月22日 | 葡萄牙 | 1974年7月25日 |
乌拉圭 | 1964年7月20日 | 捷克共和国 | 2001年1月28日 |
-
照年年 力荐
2021-01-21 17:55
《棒!少年》的议题不是“励志”,底色不是“燃”,而是“人生之苦”在排片只有0.4%的情况下,《棒!少年》拿到了豆瓣8.7的高分,成为2020年华语电影的最高评分。 一群出生在边缘地区的贫困儿童,高声朗诵着《少年中国说》,他们被爱心棒球队带上了另一条人生赛道。在第14届First影展露# 《棒!少年》中的人生之苦 # -
唐泽雪穗 力荐
2021-01-20 18:31
《棒!少年》凭什么能拿到豆瓣8.7的高分?《棒!少年》是以棒球为主导题材,反映边缘山区的贫困家庭出生的儿童群体的出路问题的一部纪录片,这在国内是很少见的,而且能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更是少见。 正是因为它的题材少见,叙述形式少见,在现在影院遍布奇幻爱情的今天,可能并# 《棒!少年》凭什么能拿8.7的高分? # -
骡子王乐 推荐
2021-01-20 11:31
改编自江波科幻小说《移魂有术》,《缉魂》和原著究竟有哪些差别?《缉魂》是由程伟豪执导,张震、张钧甯、孙安可、李铭顺主演的犯罪悬疑电影,于2021年1月15日在中国大陆上映。本片根据江波小说《移魂有术》改编。《缉魂》虽然口碑不错,但票房遭遇滑铁卢,上映5天,截至笔者写稿,也未能破亿。# 电影《缉魂》与原著《移魂有术》的故事对比 # -
微小曦 力荐
2021-01-17 10:36
张震的帅,在骨不在皮说出来可能会有点丢人,我没有看过《卧虎藏龙》。 所以在我最美丽的年纪,没有遇到张震... (画外音:太过分了!你那么喜欢鬼故事,居然不知道张震!) 当然不是讲鬼故事的张震了,拜托…… 我说的# 你有被张震帅到吗? # -
脸脸 还行
2021-01-17 10:15
换脑就等于换灵魂?电影《缉魂》除了演技还能吹啥?电影《缉魂》在超前点映之时就已经有不少电影大咖开始吹爆张震在电影中的精湛演技。 确实,张震作为演员圈的学霸可谓演什么就是什么。 此次,张震在剧中饰演的是患有脑癌的重症患者,先不谈论演技,从他的外形已然看出张震为了饰演这# 缉魂 换脑等于换灵魂? #
-
搜狐 播放